太原生态工程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讨论>>心得交流

国培心得:别样金秋 丰硕收获

来源:浏览次数:48次发表时间:2012/10/16 16:24:41

廉慧草

开始设计培训心得的标题时,感觉很多的,是“充电”,教师生涯二十多年来,难得的一次全方位的充电——专业的,职业的,人文的,以及视野的,于是拟题为“充电  全方位”。坐在寝室窗前,一阵清风掠过,顿觉秋高气爽。秋天是农人收获的季节,有“金秋”之誉,一则是金灿灿的玉米稻谷一望无际;一则是花青素的闪亮登场,遍野的红橙黄叶,如神笔马良的大写意,是“金色”的基调;还有,黄金,在中国文化中昭示着富足与珍贵,正应了丰收的主旋律。于是,《别样金秋丰硕收获》,就这样跃然纸上了。

别样金秋,别样收获。自盛夏至金秋的培训学习,重温校园学生生活,得到名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领略名家风采,参观考察相关研究机构、兄弟学校、地域和行业优秀企业的特色文化与核心价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精英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观摩同行精彩的课堂教学……使我开阔了思路,完善了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地提高了专业与职业素养。三个月瞬间即逝,滋养自己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经历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有缘结识的老师们同学们也是我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梳理总结所得,全方位的收获:

专业素养的提高与精进。中等职业教师,面对更多的是教授专业技能,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教学效果的基石。专业理论与实践,是本次培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前沿理论学习,专业技术操作以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活动几个方面。王丕武老师的“生物技术育种”“转基因基础”带我们认识了曾经疑惑的转基因产品的前世今生;蔚荣海老师的“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植物生长物质” 是我们当前面临送教下乡一线服务最及时最有高度的指导;赵欣欣老师教给我们种子检验与检测的前沿理论与技术;赵仁贵老师的“作物育种”让我比较完整全面地了解到育种技术;马健老师的分子育种技术使我更多更详细地了解到相关技术细节;张佳环的植物病理,史树森老师昆虫鉴别,补充了很多以前的欠缺;刘晓龙老师的“食用菌技术”使我有了种植食用菌的冲动;王晓波老师的“施肥原理”“立体农业”对我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多启示;栾金花老师的“植物生产与环境”让人更多的关注大环境的作用;耿艳秋“农学基础”,张君老师的“种子繁育”同样有不少的启示。

老师们精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专注的敬业精神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都给了我很大的感染,是我今后学习与效仿的楷模。

生物技术实验室,电泳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昆虫实验室,玉米大豆育种试验田,校园植物识别,还有院士楼的观摩等,让我亲身体验了前沿技术与操作技能;奥瑞金种业公司,公主岭农业科技示范园沈阳农大食用菌研究所,东北农大大豆培育实验室,长白山植被考察等实训基地,比较全面地感受到现代农艺的面貌。

同时,旁听了王铭老师的“果树学”;吉林省园艺学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的报告;参观了吉林省农业博览会。很大程度利用了吉林农大资源充实了自己专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完善与更新。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也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贵老师的“科研选题与论文撰写”,给我一个思想的高度,科研与论文是中等职业教师的薄弱环节。“中外职业教育体系比较”,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反省与思考的资源;杨春华老师的“职业教育”,弥补了农业专业教师心理学系统性的欠缺,同时学会了处理现实问题的技巧;周建忠老师的“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刘连顺老师的“教育思想”,很大程度提高了我对教育学的认识与理解;张博夫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打开了一扇窗户,原来教育职业是如此的精彩,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完善是永无止境的。

同时更新了原有的一些理念。1、教书先育人,人才是教育的主体。2、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事职业教育是有人生价值的。3、正确地认识学生,理性地看待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中职学校学生多是“双差生”,即学习习惯和成绩差及行为习惯差。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完善,每一个学生都有优势的一面,只不过这些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若正确地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学生也会取得其他方面的优异成绩。教师要有信心,学生有很大可塑性,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们获得技术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和资格,个体的职业化过程始终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直接将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国际性组织的共识。要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和学生发展的立场上,关爱、倾听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完善自身素养,最大限度成为有人生价值的人才。

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专业技能的运用与表达。

人文素养的陶冶与养成。参加培训的同行们是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线骨干教师,多年局限于小范围的教学与实践,人文素养的陶冶受到限制。三个月的培训生活,极大限度地领略到专家教授的风采,感受到各专业的渊源与发展方向。学校聘请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专家讲座,开放了健身房、文娱活动室,利用地方优势,业余引导组织参观学习,净月潭公园的山水风情,长影城的文化艺术渊源,伪满皇宫的历史伤痛,长白山的经典文化,东北特产的前世今生等等。人文素养是日积月累的陶冶与养成,三个月的经历,是催化的升华。

视野的开阔与拓宽。培训基地组织我们参观考察了东三省相关机构与企业,沈阳农大,东北农大等。几次外出参观,基地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涉及大农业的大部分行业,包括植被条件,蔬菜、花卉、果树、园林等。还给了我们参观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这些学校的在大环境劣势的情况下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和实训室建设的思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通过参观考察企业、兄弟学校,感知了企业文化,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三个月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了解了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获得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等许多方面很多好的成功经验和信息。三个月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老师,学员,都会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并且建立了长久的联系方式,以便于今后的交流和教学研究,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很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努力学习与实践,获得了国家级优秀学员的荣誉。

特别感谢班主任王艳秋老师,三个月的尽心尽力,全心奉献!

特别感谢专业班主任蔚荣海老师,每一次实践实训的安排,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次外出参观考察,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同时感谢国家,给予此次培训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经济上、时间上的支持、帮助与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