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态工程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讨论>>心得交流

国培心得:贾永林

来源:浏览次数:43次发表时间:2012/10/17 16:23:04

国培班的学习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但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职教人,在安徽科技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这段日子里,作为国培学员的我用心的感知、感受、感悟,收获颇多。

一、感知篇

聆听领导的报告、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参观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及相关的企业,使我的很多专业知识和观念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一)领导报告、专家讲座、高屋建瓴、发人深思

开班典礼上,安徽科技学院刘宁校长给学员作了动员讲话,提出职教教师要树立公民素质观、教育公平观、科学政绩观、全面质量观等教育观念,要以大智慧、大气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做好职教工作。

为开阔视野,提高培训的质量,安徽科技学院作了精心安排,邀请了省内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为学员做精彩的报告、讲座。安徽宿州技术师范学院的徐敬峰副院长,作了《提升内涵科学发展》的报告。报告中将职业理论用大量的中职工作经验来验证,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背景,提升职业教育内涵面临的矛盾及建议;安徽科技学院的王有炜教授作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报告中就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从多层次多角度的剖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及校企合作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张宏喜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出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已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的得到应用,但其理论基础不够普及,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应。报告中对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有了详细的说明,对中职教学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专家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学员们茅塞顿开,更为我提供了从事中职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

(二)专业课程、合理设置、系统学习、指明方向

园林专业集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于一体,要求掌握植物识别与配植、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插花艺术及园林工程施工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国培学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有所差异,所承担的课程也各有不同,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也有不足。安徽科技学院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系统的传授了园林专业所涉及的核心专业课程,使大家从自己狭隘的专业知识领域走了出来,对园林专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从园林植物的识别到园林植物的造景要求及植物的栽培养护方法,从城市规划概论到现代景观设计及园林工程实施,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园林专业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三)基本技能、实践操作、专业训练、熟能生巧

为了使国培学员在短时间内,更好的得到锻炼,学院将现代信息技术(赵诗礼)、计算机辅助制图(牟雪姣)、植物识别(张远兵、王雪娟)、插花(张雪平)等课程的课堂放在了实训场地,通过一个个案例、项目,使学员们在亲自的体验中获得更全面的感知。尤其是对安徽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凤阳新城的实地考察,让学员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植物造景原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

对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考察,近距离走入企业,了解企业运行模式,企业文化建设及员工素质,对企业的影响。为职业学校的教改、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也使我更清楚地明白:“德”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现代德育的真正蕴涵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课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专业课教师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二、感受篇

安徽技学院的领导和各位老师热情的迎接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学员。园林班的学员也得到了班主任周宝娟老师如亲人般的接待和安排。

(一)丰富的课余生活,于细微处见真情。

为了充实学员课余生活,安徽科技学院为学员们办理了图书借阅证、体育馆健身卡,安排了多媒体机房开放,使老师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在书页的香气中沉淀浮燥的心绪,在运动场上释放久违的热情,在网络的世界中寻找亲人的信息。我慢慢的感受到了,在细致的安排中所蕴含的情谊。

(二)贴心的交流活动,自经验中出成果

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组织学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模块教学,课程重组、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来自教学基层的回馈,使我大开眼界许。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解开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指引了方向。

(三)多样的实践活动

学院为增长学员们的见识,开拓视野,多次安排外出实践。

古、秀、精、雅的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以山水、花木、建筑、题景、楹联、匾额、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等为素材,以山水画家的写意手法为依据,在园址上进行三维空间的静态和动态的描绘,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具有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具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的宏村。步入宏村,画桥、月沼、古树,白壁、灰瓦、马头墙,宛若展开一幅中国山水画卷,人在画中行,景在身边驻。流连画桥,踟蹰月沼、金桂银杏、砖石木雕,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烈日骄阳,风雨同行,实践活动使我亲自体验了中国广博的自然、人文景观,对园林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为我国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所折服,更为“中国园林”的精妙而叹服,中国园林了不起。

三、感悟篇

(一)创新思维,提升职业教育认知观

人在框框里就成了“囚”,但心可以在框框外就成了“思”。要想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那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不能保持一成不变,循规蹈矩,延续着传统教育中的教死书。遇到问题、难题,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以创新的精神去应对。作为中职教师的我,惟有以积极的态度,倾注满腔的激情,不懈的努力,为中职发展做出就有的贡献。

(二)坚持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对学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师的水平达不到,那终究还是一句空话。作为专业老师,我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学习最新技术,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实践经验,并将之溶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重在实践

1、目标培养,重在明确。中专层次的学生,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较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应着重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学生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

2、教材改革,重在创新。中职园林专业课程有许多知识都有重复。目前通行的教材虽多,但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看重学术价值。而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偏差,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丧失学习兴趣。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企业的需求,改革教材的编排。

3、教学改革,重在实践。要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通过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总结反思,以期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大力开发实验和实训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建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技能适应性,努力提高扩展技能和拓展技能实践环节。同时,创造仿真性实践活动,使实践目的、环境、要求、过程、效果尽可能接近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社会各类企业的教育资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为实践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培训是短暂的,学习是无限的,作为园林专业教师,我将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探索,在生活中学习,在经历中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