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生态工程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讨论>>心得交流

国培总结

来源:浏览次数:46次发表时间:2014/3/16 16:07:45

2013年10月21日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农业大学主办为期三个月的

2013 年度国家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国家教育部门和校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衷心感谢培训学校—东北农业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60多名骨干教师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次培训能和来自黑龙江、山东、内蒙、山西、甘肃、四川、青海、河北、广西、安徽、吉林、沈阳等13个省市 60多名中等职业中学的骨干教师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这次的培训和学习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在结束之际将此次培训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这次的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

(一)教学理论与方法

通过学习我的理论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充实和转变,视野大大地得到开拓。通过刘俊强教授的“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使我知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创造情景,应发动机;呈现过程,形成表象;提供示范,正确操作;演绎原理,启发思维;展示事例,开阔视野;欣赏审美,陶冶情操。介绍了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映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同时还提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概念,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不能在有限的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管它是多么的符合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都不能为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的社会参与,重视知识的多元表征,设计支持隐性知识学习的环境,建立有助于交流、协商的“学习共同体”。

宋冉昕教授关于“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知道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在未来将与物联网形成很好的结合,手机上网也将不再仅仅是娱乐,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开始。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新兴产业。使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没有实现不了的,只有想不到”。山颖教授讲述了“职业教育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山颖教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详细阐述了33种教学方法。亢利平教授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漫谈”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保持专业建设的稳定性,新专业的开发要注意前瞻性、科学性,专业建设应与专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于广建教授的“职业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却可能成为名师”。李小凡教授的“内化师德”指出,爱是教育最核心的教育,是师者必备的大爱之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学生生长规律的爱,是加以思考的爱,是深刻的、具有力量的爱;爱要赏识有度、批评的法。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我们专业上课的形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开设了《北方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食用菌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机械研发与应用新趋势》、《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植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果酒品尝》等课。内容都是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训,扩展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农业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果酒的品尝与调制等,收获很大。

(三)企业生产实践活动

本次培训我们先后去了哈尔滨农科院、葡萄庄园、哈尔滨农机研究院、北大荒基地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同时我们先后三次去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进行肥料、种子与农药的调研,对黑龙江省的肥料、种子与农药的现状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确了今后肥料、农药与种子的发展趋势。

(四)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本次培训我们就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产业发展与职业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表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分组研讨。通过研讨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活动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及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知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境,教学中应将案例法、演示法、练习法、互动、讨论启发式等方法相结合,并灵活使用,才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二、学习体会

1、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使我深刻的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

2、积极实践,提高教育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

3、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通过本次国培我认识到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里,难免产生职业上的倦怠感,忙碌的工作使我很少能驻足下来观察、思考、审视,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专家们教给我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教给我的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众人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4、人文素养的陶冶与养成

参加培训的同行们是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线骨干教师,多年局限于小范围的教学与实践,人文素养的陶冶受到限制。三个月的培训生活,极大限度地领略到专家教授的风采,感受到各专业的渊源与发展方向。学校开设活动室,利用地方优势,业余引导组织参观学习,731部队遗址的日本侵华罪行、中央大街的俄罗斯风情、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金朝历史、金龙山的植被等等。文素养是日积月累的陶冶与养成,三个月的经历,是催化的升华。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所以在即将离别时刻,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回到校后,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

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