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文化基础素质和专业理论会考测试的通知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和2013年市教育局提出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会考制度”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文化基础素质会考测试,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对象和范围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籍在册学生。 二、会考科目 本次会考科目为: 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 结合专业特点,由学校自主抽考不少于2门专业基础课程。 三、会考时间安排 6月18日 上午:8:00--10:00 语文 10:30—11:30 数 学 下午:15:00---16:00 英 语 16:30—17:30 计算机基础 专业课程的抽考由各学校按照教学进度自主安排不少于2门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考试。 四、会考的组织流程 1. 6月3日以前各学校完成高一学生的人数摸底、姓名核对和考号编排工作,并制成EXCEL电子表格形式的成绩汇总登记表,见附件1。 2.6月17日上午9:00从指定邮箱下载各科试题,各学校按照本校人数自主制卷,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下午各学校安排考场,每个考场35人,按照一个教室两位教师配备监考教师。 3.6月18日全天考试,教育局确定专人巡视。各学校做好试题的密封工作。下午17:00各学校从指定邮箱下载各科的阅卷评分标准、试卷评价表、成绩反馈表。 4.6月19日---21日 各校组织学科教师流水阅卷、填写各种反馈表格、登记成绩。 5.6月25日前,各学校完成2门专业课程的抽考工作,组织学科教师密封流水阅卷,填写各种反馈表格、登记成绩。 6.6月26日上午9:00---11:00,请各学校将成绩电子表格发至指定邮箱,并将本校学生成绩一式打印2份,每页加盖学校公章后,与包括各学校的2门专业课在内的抽查试卷1-2本、试卷评价表、成绩反馈表一并送太原市交验科研中心职业教育研究室。 7.7月上旬,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做好全市的测试成绩分析,形成专题报告。 五、其他有关事宜 1.太原市教育局成立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考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 2.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成立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考命题小组,做好命题制卷工作。命题依据为《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会考纲要》,见附件安排。 3.各校要认真做好考试的组织、统计、汇总和反馈等工作。并加强考风考纪的教育,严禁各类考试违纪违规行为。 附件 1: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素质会考测试成绩汇总表 2.《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会考纲要》 二0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附件1: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素质会考测试 成绩汇总表
学校 考号 姓名 所学专业 学科成绩 总成绩 总排名 备注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基础 专业课1 专业课2
附件2: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会考纲要
第一部分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会考纲要
本考试大纲依据教育部2009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2009年6月第1版)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山西省对口升学考试大纲及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一、考试对象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在校生。
二、考试主要内容
按照课文文体对教材进行归类、梳理,强化对课文的熟悉。考试主要内容的确定,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的要求,确定所有专业共考基础模块教材所选必学篇目。共考内容(基础模块共43篇):
记叙文部分:《我的母亲》、《好雪片片》、《卖白菜》、《我的空中楼阁》、《离太阳最近的树》、《像山那样思考》、《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合欢树》、《人生的境界》、《世间最美的坟墓》、《画里阴晴》、《荷塘月色》12篇必学课文。
说明文部分:《南州六月荔枝丹》1篇必学课文。
议论文部分:《读书人是幸福人》、《文艺随笔两篇》、《善良》、《科学是美丽的》、《拿来主义》5篇必学篇目。
小说部分:《哦,香雪》、《项链》、《荷花淀》、《永远的蝴蝶》、《士兵突击》、《边城》、《林黛玉进贾府》7篇必学篇目。
戏剧部分:《雷雨》1篇必学课文。
应用文部分:《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5篇必学篇目。
诗词部分:《爱情诗两首》、《静女》、《我爱这土地》、《将进酒》、《雨巷》4篇必学篇目。
文言文部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4篇必学篇目。
口语交际部分:《听话与说话》(一)(二)、《自我介绍》、《电话交谈》4篇篇目。
上述所有专业共考(基础模块)的43篇必学篇目,为考试重点(文中简称为教材)。综合七个部分的内容,归纳为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诗词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三、考试内容要点
语言知识能力
1.考查范围
能识记基本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考试重点
(1)根据汉语拼音基础知识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形似字。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
(4)了解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辨析并改正常见语病。
(5)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学常识能力
1.考查范围
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
2.考试重点
(1)掌握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应用文、诗歌、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2)识记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的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主要文学流派。
现代文阅读能力
1.考查范围
能阅读一般社会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掌握理解文章、分析文章和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考试重点
(1)能记诵教材所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子。
(3)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提要。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概要,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6)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阅读能力
1.考查范围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考试重点
(1)熟练背诵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侍、方、如、乘、足、能、对、因、哂、俟、小、作、撰、伤、咏、与、让、安等)。
(3)掌握常见文言一般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为、以、则、者、之、且、于)。
(4)理解与现代汉语词类和句式的不同用法(主要是一词多用、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以及省略句的用法)。
(5)理解并能准确地将文中的字、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诗词鉴赏能力
1.考查范围
理解上述规定篇目中诗词鉴赏的含义,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考试重点
(1)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
(2)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3)理解古今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
(4)把握诗人的感情,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口语交际能力
(1)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2)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写作能力
1.考查范围
常用应用文的撰写。
2.考试重点
(1)语言规范,正确遣词造句,语句简明、连贯、得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符合文体要求。
(4)书写规范、端正,页面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2. 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5∶4∶1
第二部分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会考纲要
本要求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命题对象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在校学生。
二、总体要求
数学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认知要求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认知要求
认知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
(二)能力培养要求
基本运算能力:根据法则和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
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能根据空间图形的性质,用立体图来表达简单的空间概念。
数形结合能力:能绘制常用函数图形,会利用函数图像讨论或帮助理解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
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会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简单数学问题,会把相关学科、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推理能力,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内容要点
(一)函数
1.集合
理解集合的意义,理解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会用有关的术语和符号正确表示一些集合。掌握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运算。
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
2.不等式
掌握实数大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解法,了解对数不等式和指数不等式的解法,会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并正确表示其解集。
3.函数
理解函数的定义,会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含义,掌握其图像的特点及其简单应用,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和性质。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会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幂函数,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简单应用;理解对数的定义,会利用对数的性质、运算法则、恒等式等进行计算;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简单应用。
5.三角函数
理解角的推广和弧度制的概念,会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理解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熟记特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值和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能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掌握二倍角公式,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图像和性质;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及其应用;会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区间内的角度,并能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理解正弦、余弦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6.数列
了解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和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向量(10分)
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和数乘向量的运算。理解向量的内积与运算法则。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掌握两个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三)几何(20分)
1.解析几何
掌握中点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掌握已知两点坐标求斜率的公式,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掌握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解法。掌握圆的方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理解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了解椭圆、双曲线的性质和图像;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和图像。
2.立体几何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理解三垂线定理;理解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了解二面角与平面角,理解两平面相互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了解简单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有关概念、结构特征和性质。
(四)概率(10分)
1.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理解排列、组合的定义及种数计算公式,会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解组合性质,掌握二项式定理,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概率
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统计定义,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理解古典概率的定义,并会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概率的性质、互不相容的概率加法公式、互相独立的概率乘法公式,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及简单应用。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以及抽样方法,会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进行教学质量检测时,组卷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难=5∶4∶1
第三部分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会考纲要
根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础模块)(2009年6月第1版)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一、对象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在校生。
二、考试总体要求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所有专业共考基础模块所有内容。
(二)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能力要求
1.掌握大约2200个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掌握大约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量。
2.能使用考试内容中所规定的语法项目。
3.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词义;能根据文章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理解一般文章的篇章结构;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4.能简要描述熟悉的事件和经历;能写出简单的应用文,如通知、信函、电子邮件、个人履历、申请、活动安排、简介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基础的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重点
1.语音:考查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和读音规则。
2.词汇:考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大约2200个单词和大约4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
3.语法: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正确使用。
(1)名词
a.名词的种类和意义
b.名词的数
c.专有名词
d.名词的所有格
(2)代词
a.人称代词
b.物主代词
c.反身代词
d.指示代词
e.不定代词
f.疑问代词
g.关系代词
(3)数词
a.基数词
b.序数词
c.职业模块(工科类)计算与度量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和副词
a.作定语、表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形容词用法
b.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程度、连接和关系等的副词用法
c.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d.含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的基本句型和特殊句型
...比较级形式+than
...the+最高级形式+in/of
...as+原级形式+as...
...not so (as)+原级形式+as...
...比较级形式+and+比较级形式...
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7)冠词
(8)动词
a.动词的五种形式
b.动词和动词短语
c.系动词:be,get,look,seem,turn,grow,become,grow等
d.助动词:be,do,have,shall,will等
e.情态动词:can,may,must,need,ought等
f.时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一般过去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9)被动语态
a.被动语态的不同时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b.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can,may,must)
(10)非谓语动词
a.不定式(一般式)
作主语
作宾语
作表语
作宾语补足语
作状语
b.动名词(一般式)
作主语
作宾语
作表语
作定语
c.分词:现在分词(一般式)和过去分词
作表语
作定语
作宾语补足语
作状语
(11)句子的种类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12)并列复合句
(13)主从复合句
a.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b.状语从句
c.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who,whom,whose,which,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
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14)主谓一致
(15)倒装
a.完全倒装
b.部分倒装
(16)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a.陈述句
b.祈使句
c.一般疑问句
d.特殊疑问句
(17)虚拟语气
a.在条件状语从句及主句中使用的虚拟语气
b.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使用的虚拟语气
c.demand,suggest,order,insist,require等词后面的宾语从句使用的虚拟语气
(18)it的用法
a.作代词
b.作形式主语和宾语
c.用在强调句中
(19)构词法
a.转化
b.合成
c.派生
常用前缀:in,non,un,re,pre,im,dis,mis...
常用后缀:er,tion,ese,ist,ing,ment,ness,able,ful,y,ly,teen,ty,th,sion,
er,or,ous,less...
4.日常交际用语
(1)问候与道别(Greeting and saying goodbye)
(2)引荐与介绍(Introducing oneself and others)
(3)感谢与道歉(Expressing thanks and making apologies)
(4)预约与邀请(Making appointments and invitations)
(5)祝愿与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6)求助与提供帮助(Asking for and offering help)
(7)赞同与反对(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8)接受与拒绝(Accepting and rejecting)
(9)劝告与建议(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
(10)投诉与责备(Complaining and blaming)
(11)表扬与鼓励(Praising and encouraging)
(12)指令与要求(Giving instructions and making requests)
(13)禁止与警告(Prohibiting and warning)
(14)询问与提供信息(Seeking and offering information)
(15)情感表达(Expressing feelings and emotions)
(16)讨价还价(Bargaining)
5.短文改错。本题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分为十行,每行右边标有题号。要求考生判断是否有错,如有错将其改正。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
6.英语写作。根据提示或关键词,能准确使用词汇和语法,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写简单的应用文,如通知、信函、电子邮件、个人履历、申请、活动安排、简介等。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5∶4∶1。
第四部分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会考纲要
本要求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2003版》(基础模块 周南岳主编)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的。
一、命题对象
太原市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在校学生。
二、考核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 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本考纲只针对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 |
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列举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 *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
可以通过安排参观活动、收集播放音视频资料等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 |
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主要硬/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会利用数据存储单位区分存储空间大小;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 理解二进制基本概念及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 理解ASCII码的基本概念,了解编码规则; * 了解BIOS在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和管理中的作用 |
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让学生重点学习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主机接口的连接。使学生在操作使用中认识并熟悉常用设备,重点掌握键盘键位分布及功能,逐渐达到熟练使用键盘 |
常用计算机设备 |
了解存储设备(硬盘、光盘驱动器、移动存储器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的作用,会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了解通用外部设备接口的使用方法,会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会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 了解投影仪、扫描仪、摄像头、读卡器等外部设备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 了解指纹识别装置、手写板、触摸屏等设备 |
|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了解并遵守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
可以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使学生领会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的内涵,增强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责任心与法律意识 |
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的使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操作系统简介 |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 了解常用操作系统的类型; * 会安装常用操作系统 |
可以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逐步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结合实际应用提高使用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管理维护计算机的能力。例如,规范管理文件和文件夹,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等 |
图形用户界面操作 |
了解组成常用操作系统图形界面的基本元素(对象),熟练使用鼠标完成对窗口、菜单、工具栏、任务栏、对话框等基本元素的操作; 会启动/关闭计算机系统; 了解快捷键和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 * 会使用操作系统的“帮助”信息解决问题 |
|
文件管理 |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熟练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会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等资源进行管理; * 了解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关联程序 |
|
系统管理与应用 |
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会使用控制面板配置系统,如显示属性、鼠标、输入法的设置等; 会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程序; 会使用操作系统中自带的常用程序; *会为计算机设置多用户管理及权限,使一台计算机能够为不同人员使用; * 会安装打印机等外部设备驱动程序 |
|
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
会安装和使用病毒防治软件; 会安装和使用压缩工具软件; 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会进行数据备份; * 会使用软件备份和恢复操作系统 |
|
中英文输入 |
了解常用的中英文输入法,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 了解汉字编码方法 |
可以利用文字输入练习软件帮助学生练习,逐步提高其文字录入技能 |
第三单元 因特网(Internet)应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及提供的服务; * 了解TCP/IP协议在网络中的作用,会配置TCP/IP协议的参数 |
可以通过因特网的接入,使学生认识网络中使用的相关设备 |
因特网的接入 |
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会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 * 了解无线网络的使用方法 |
|
网络信息获取 |
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 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 为适应不同需要,会配置浏览器中的常用参数 |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网络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 |
电子邮件管理 |
会申请电子邮箱; 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 会使用常用电子邮件管理工具 |
可以通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使学生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
常用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 |
会使用常用即时通信软件; 会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与下载信息; * 了解远程桌面的概念及其设置方法 |
可以通过申请和规范使用网络空间的活动,使学生能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共享资源信息,树立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 |
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 |
会申请和使用网站提供的网络空间,如网络日志、网络硬盘、网络相册等; 了解常见网络服务与应用,如网上学习、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求职等 |
第四单元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文档的基本操作 |
熟练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 会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文档; * 会对文档进行权限管理; * 会设置超链接 |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作品,如个人简历、合同、名片、宣传广告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能力 |
文档的格式设置 |
熟练设置文档的格式(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首字下沉、文字方向等); 熟练插入分隔符、页码、符号等; 熟练设置文档的页面格式、页眉和页脚; * 会使用样式,保持文档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 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工具,如“字数统计”、“修订”等 |
|
表格操作 |
会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 会设置表格格式; * 会实现文本与表格的相互转换 |
|
图文表混合排版 |
理解文本框的作用,会使用文本框; 会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剪贴画、图表等; 会对文档中的图、文、表混合排版; 会合并文档; * 会在文档中插入脚注和尾注、题注、目录等; * 会使用邮件合并功能; * 会在文档中插入公式、组织结构图等对象 |
|
第五单元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
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 熟练创建、编辑和保存电子表格文件; 熟练输入、编辑和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 * 会将外部数据导入到工作表中; * 了解模板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 了解数据保护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
可以让学生选取专业、生活中的相关内容作为素材,制作数据图表,如会对家庭财务收支、班级学习成绩、产品销售等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管理,重点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能 |
电子表格的格式设置 |
熟练设置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单元格、行、列、单元格区域、工作表、自动套用格式等); 熟练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分页符、符号等; 熟练设置工作表的页面格式; * 会使用样式保持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
|
数据处理 |
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会使用常用函数; 会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 会使用工作表的引用进行多个工作表计算 |
|
数据分析 |
了解常见图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会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 * 会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 |
|
打印输出 |
会根据输出要求设置打印方向与边界、页眉和页脚,设置打印属性; 会预览和打印文件 |
第六单元 多媒体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多媒体基础 |
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其软件的应用与发展; 了解多媒体文件的格式,会选择浏览方式; 会获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常用多媒体素材 |
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素材完成作品,使学生重点掌握图像、音频、视频的获取方法和简单加工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图像处理 |
会使用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 会使用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加工图像文件 |
|
音频、视频处理 |
会使用和安装音频、视频播放软件; 会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 * 会使用软件对音频、视频文件进行简单编辑加工 |
第七单元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与要求 |
教学提示与活动建议 |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
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 会使用多种方法新建演示文稿; 熟练编辑演示文稿; 会保存演示文稿; 会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演示文稿 |
可以让学生选取工作、生活中的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作为素材,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如企业产品介绍、个人求职、汇报演讲等多媒体演示文稿,培养多媒体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
演示文稿修饰 |
熟练更换幻灯片的版式; 会使用幻灯片母版; 会设置幻灯片背景、配色方案; * 会设计制作幻灯片模板 |
|
演示文稿对象的编辑 |
熟练设置、复制文字格式; 熟练插入、编辑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内置对象; 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外部对象; 会在幻灯片中建立表格与图表; 会创建动作按钮; 会建立幻灯片的超链接 |
|
演示文稿的放映 |
会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会根据播放要求选择播放时鼠标指针的效果、切换幻灯片方式; 会对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 会设置幻灯片对象的动画方案; * 熟练设置并合理选择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 |
|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进行教学质量检测时,组卷试题难易比例结构
易∶较易∶较难=5∶4∶1
注:*号内容归为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