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策,给了我好的机会。2015年3月14日,我有幸来到苏州美术职业学院,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经过三个月短暂的培训,收获颇多,感触颇多。
踏入校园,我就被工艺美院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感染、所吸引。特别是汪老师帮我们开启了创意设计的艺术之窗,让我体验到艺术的深刻魅力。生活方面,耐心细致的班主任吕老师、马老师给予莫大的帮助。在这些天,我感受了不同教育风格的老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睿智和幽默的语言不时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从而不断完善了自己,让我在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
国培生活充实而又忙碌,三个月的时间,我从“精于讲、专于教、勤于学、善于做、乐于行、和于处、幽于静、益于获”八个方面成功地用一本学业报告书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里有专业资深专家的讲座、有学富五车的教授老师们的创意理念、有勤学多问、认真细致的国培学员、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各个考察点、有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尤其是令我神往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探讨及学员间的交流学习。
一、专业素养方面
专业素养方面,我学习了计算机平面专业的相关课程及软件。尤其是美学方面的模模糊糊到有那么一点认识;从最初的不敢提及设计到会那么一点设计、到对创意设计有那么些的兴趣。我想这些对于我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它将开启我对平面设计及广告之窗。另外我所学的色彩基础课程、摄影和修图、版面设计、书籍的形态设计、书籍的装帧设计、丝网印刷、包装设计、陶艺等无不是对创意设计的一种启迪。
在对苏州博物馆、龙泉青瓷、中国美院、光福镇工艺城、上海M50创意艺术区等地的考察调研,感受颇受,处处彰显着当地浓浓的文化底蕴。如苏州博物馆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 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工作室
国培学习期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有它独特的教学方式,那就是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各个工作室来鉴定自己所学内容,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我所培训学习的视觉传媒系就有十一个工作室。每个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报相应的工作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
2、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专家讲座中许文老师首先从她的亲身经历——说课比赛讲起介绍了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中选课题、为什么要选、教科书的知识点。许老师别出心裁从教学定位、教学过程两方面深入浅出的表述了教学内容。其次给我们介绍了她的一些学习了经验:微课(完整的小知识点讲解)、慕课(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翻转课堂(一种教学模式)等“高大尚”的热门教学术语。最后和我们共同分享了她的国培收获。通过讲座,不久增长了教学方面的知识,更是奠定了我对艺术的向往,对创意设计领域的向往。
三、交流学习
本次培训中有幸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大家都是各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大家在学习与交流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新的形势,教育教学方式、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培训班为我们学员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不仅吸收了各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而且也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每个学员也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中相互帮助、生活中相互关心,大家增长了知识、收获了技能、增进了友谊,并建立了QQ群和微信以便日后相互交流与学习。这些将会是我一生之中的宝贵财富。
国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始。对于国培给予的精神财富,我要让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细水长流。我要时刻告诫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感谢我校领导、老师及国培中相关领导、老师,谢谢他们为我所做出的付出。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