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搭建教师成长与交流的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为科技培训提供优秀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本学期拟组织我校教学公开课及优质课评选活动。
一、 组织领导
领导组 组 长:张 明 夏双秀
副组长:吴 洪 马根全 李晋萍 布建中
成 员:薄润香 贾永林 边会军 裴东升 王永忠 陈 俊 杨素宇
评 委 讲师组:张 明 马根全 布建中 薄润香 马占元 赵建荣 尹继省 贾永林 韩兰荣 贾平霞 黄永强 王红艳 马俊堂 陈红果 冀彩萍 李玲芳 郝瑞玉 张红丽
助讲组:夏双秀 吴 洪 李晋萍 武晋中 王永忠 王治文 刘 锋 赵雪梅 王双有
李云锦 边会军
裴东升 陈 俊 段东梅 孙惠芳 贾晓燕 朱建英 常卫红王笑波
二、 赛讲安排
1.赛讲范围
所有中、初级职称教师和实验系列人员,以及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年轻教师。
2.赛讲形式
有课教师为随堂讲课,时间为45分钟,无课教师面对评委述课,时间为 20分钟。
3.赛讲时间
2017年5月—6月。
4.赛讲要求
(1)参赛教师应以“五个对接”为教学改革目标,把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体现“理实一体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2)参赛教师提供教学设计1份(包括授课题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教具准备、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教学反思等),有课教师提供本学期的教学设计,无课教师提供本次讲课内容的教学设计。
(3)教学课件、教具、挂图、标本、图表等自备。
(4)具体评价标准见附表一和附表二。
三、保障措施
1.公开课及教师赛讲活动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将具体安排落实到位。
2.参赛教师要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要求,充分准备,按时到课,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如有特殊情况应报评委组组长批准。
3.请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认真完成听课记录,于每周二下午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中评议,期末将评分结果登记在校园网的“网络评教—教师互评”栏目里。
4.公开课及教师赛讲期间,各评委组要认真总结,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5.对任职10年以上的有课初级职称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全程录像,希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四、评比奖励
1.教师赛讲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设计(20%)和课堂教学(80%)两项内容,每个评委对每位老师均需量化打分,每个教师的赛讲总结果取各评委成绩之均分。
2.此次赛讲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期满考核、职称评审推荐的依据之一。
3.根据评比结果,中级组和初级组分别取5%为一等奖、10%为二等奖、15%为三等奖,分别奖励100元、80元、50元。
附表一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附表二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附表一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满分20分)
评价项目 |
评 价 内 容 |
分值 |
目标设计 |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三维”教学目标设置明确,表述准确、清晰,有梯度,有层次,可操作性强 |
2 |
内容设计 |
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把握基本点、重难点、关键点,教学容量恰当;能沟通课内外知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4 |
过程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完整,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
6 |
方法设计 |
教学方法得当,策略有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善于组织调控自主合作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安排有序,善于采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 |
4 |
教学创新 |
教学设计有个性,有特点,有创新,有亮点 |
2 |
教案规范 |
教学设计项目完整,书写认真规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资源与工具以及完整的教学过程等 |
2 |
附表二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满分80分)
评价项 目 |
评 价 内 容 |
分值 |
|
教师素养 |
书写认真清晰规范,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仪容仪表大方得体,情绪饱满,知识深厚,基本功扎实;信息化手段使用合理有效;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
20 |
|
教师行为 |
围绕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使用教材;教学内容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基于学情组织教学,注重德育思想渗透;采用多样评价方式,具有激励性、启发性和感染性;实施当堂达标检测;时间安排合理 |
30 |
|
学生行为 |
整体参与学习,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力集中,精神状态饱满;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
20 |
|
目标达成 |
多数学生基本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检测达标率90%以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
10 |